top of page
Search

暗瘡問題

Updated: Feb 19, 2024

很多人以為,暗瘡俗稱「青春痘」,必定是青春期專屬的煩惱,其實不然,更加有不少婦女進入更年期也會生暗瘡,可見與年青並不一定有關。現代人生活充滿壓力,飲食不均衡,加上長期熬夜,種種因素都會引致內分泌失調,再者工作壓力過大,或者步入夏季,天氣炎熱,汗流分泌增多,油脂分泌也較旺盛,加上日常化妝,毛孔易受汙物堵塞,如果再受細菌感染,就會形成 暗瘡。暗瘡逐漸壯年化、普遍化,無論是上班族抑或到更年期的人士都要小心!


中醫治病,不會頭痛醫痛,腳痛醫腳,千古以來,講求探究疾病產生的根本原因,從而對證或者對症下藥。面部為「諸陽之會」, 手足六陽經脈皆通往頭及面部,為臟腑氣血聚集之所。古語有雲,「有諸內必形諸外」,如果面部位置出現暗瘡,除了反映局部皮膚出現毛病之外,更是身體內部問題的一種表現,如暗瘡位置在下巴,很可能是脾胃和內分泌問題。因此,要從根本醫治暗瘡,必須針對這些身體內在的環境進行適當調理。



【暗瘡的成因】

通常出現在面部、頸部、胸部、背部和肩部。這可能是荷爾蒙變化或皮脂過度產生的結果,而最常見的暗瘡原因是:

  • 荷爾蒙變化,例如青春期、

  • 懷孕和月經

  • 壓力

  • 遺傳

  • 飲食和生活方式

  • 使用某些產品,如化妝品或

  • 護髮產品

  • 某些藥物

  • 皮膚上的細菌,引起發炎反應


【暗瘡的症狀】

暗瘡呈現的症狀有很多,包括白頭、黑頭、粉刺、膿皰、囊腫,暗瘡周圍皮膚發紅和發炎的形式出現在面部、頸部、胸部和背部。嚴重情況下,會導致皮膚留下疤痕。


【治療方法】

中藥治療

中醫治療痤瘡,是以清熱為治療大法,並且根據辨証用藥,有清肺熱、胃熱、腸、血熱等不同,同時酌用活血、利濕、養陰、解毒之品,諸法配合,調整體質,促進皮膚新陳代謝,調節皮脂分泌,消炎抗菌,改善微循環。在調節內分泌和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均有較好療效。

外用中藥可以用中藥配方藥粉或藥膏,每星期1至2次。嚴重者初初可頻密一點,待情況穩定後再暫停。

體針治療

主穴:大椎、合谷、四白、太陽、下關。配穴:肺經蘊熱加曲池、肺俞;胃腸濕熱加大腸俞、足三里、豐隆;月經不調加膈俞、三陰交。

中等刺激,留針20分鐘,隔天1次,10次為一療程。

耳針治療

取肺、內分泌、交感、面頰、神門等。出油多者加脾,便秘加大腸,月經不調加子宮、肝。 每次選穴4-5個,輪流替用。丸壓法。7次為一療程。


【日常調護】

1﹒調暢情志

患者切勿憂心悲觀,應保持樂觀自信,堅持積極、合理的治療。

2﹒注意飲食

少吃辛辣、油膩、甜食、發物,適當進食蔬果。忌煙酒、濃茶,咖啡;活動性、炎症性痤瘡患者要少曬太陽,避免風沙,太冷、太熱、太潮濕的場合。

3﹒護膚措施

注意皮膚清潔,早晚用性質溫和的洗面劑及或溫水潔膚,避免使用化粧品,尤其睡前要徹底落妝,讓皮膚暢通,充分呼吸,得以休息。盡量避免機械擠壓痤瘡,儘管痤瘡的脂栓的排除有利於痤瘡的癒合,但也容易引起發炎化膿,或造成深層炎症,瘢痕體質者易留下色素沉著和瘢痕。

4﹒適度運動

可促進新陳代謝,對於身體及肌膚都有良好效果。

5﹒生活規律

勞逸結合,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有利身體內分泌機制自我調整。

6﹒積極治療

痤瘡症情較輕者,可待其自然消退。如果情況較嚴重,則應積極治療,尤其是患有膿皰、結節、膿腫、囊腫性痤瘡者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會遺留下凹陷性或增生性瘢痕,影響皮膚外觀。因為痤瘡有輕有重,原因複雜,若改善生活習慣後病情仍無好轉,就應積極向醫師尋求治療,尤其病情嚴重者切勿擅自用藥,以免加重病情。


【暗瘡冷知識】

暗瘡,其實中醫學古藉一早就有記載。歷朝古代醫家對此症皆有研究及治療經驗,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原來,根據中醫辨證的方法對暗瘡也有不同的分型,非常細緻同嚴謹,從而進行相應的治療,醫學家們將暗瘡的辯症與部位、皮損程度等結合起來,可稱為診斷「四辨」法:

一辨:辨別暗瘡的部位

皮損發生於前額與胃有關,在口周圍與脾有關,有面頰兩側與肝有關,生於胸部與任督二脈之「任脈」有關,發生於背部又與督脈有關等等。

二辨:辨別皮膚損壞程度

黑頭粉刺為濕重於熱,白頭粉刺為熱重於濕,結節多為血瘀氣滯,囊腫多為痰濕血淤互結,膿皰多為肺胃熾熱。每種治法也不一樣。

三辨:辨別體質

形體弱多為陰虛燥熱,虛火上蒸頭面,形成暗瘡。若形體肥胖多為濕熱積滯。醫者應多加留意患者之體質。用藥更為精準。

四辨:辨別是否有兼症

主要是留意患者胃腸大便功能和婦女衝任月經的情況。若月經不調之患者,則十分需要調好經期,暗瘡自消。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댓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