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常見問題

Q:服藥後身體有其他的不適,是什麽問題呢?

A:一般情況下,一味中藥有會有不同的效果,在不同的配搭下會突顯出其某一個功效,而其餘的功效或對治療而言並沒有任何作用,但是仍會對身體發揮作用,即為副作用,如只是輕微的發燒、頭痛、腹瀉等反應,都屬於正常情況,但如果身體感到極爲不適,建議及早求醫,可能是醫師醫術的問題或是患者處理藥物不當。

頭痛.jpg
假日稿_中藥西藥-01.png

Q:服用中藥後還可以服用西藥嗎?

A:一般建議中藥與西藥之間起碼相隔兩個小時服用,避免兩種藥物之間的作用產生衝突或是毒副作用

Q:煲藥的器具有什麽特殊的要求嗎?

A:一般推薦使用砂鍋或陶瓷鍋,如沒有砂鍋或陶瓷鍋,使用不鏽鋼鍋亦可,其他材質則不推薦使用,避免產生有毒物質

638430690056870000.jpeg
煲中藥.webp

Q:煲藥的時間一般需要多久?

A:不同的藥物煎煮時間都不一,如解表藥(即治療感冒藥)先武火煮沸,後文火慢煮至香氣出,約10分鐘左右,避免藥效流失,而補益藥則在煮沸後再以文火慢煮30-50分鐘,使其有效成分充分釋出,而實際情況仍需按照醫師的指示,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Q:爲什麽有些藥物在煎煮的時候需要另外處理?

A:煎煮時一般分爲六種處理方法,包括先煎,後下,包煎,單煎,打碎煎和烊化,每種處理方法都有各自的目的,例如先煎是爲了使藥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毒藥亦需先煎久煎以緩解藥物毒性;後下是避免有效成分揮發,變性或者破壞有效成分;包煎則是方便服用或避免刺激呼吸道與消化道 ;單煎是某些名貴藥物,避免其有效成分被其他藥物影響,或容易煮糊的藥物,為避免其渾濁藥物,影響其他藥物有效成分的溶出;打碎煎則是以便有效成分釋出;最後烊化則是對膠質或粘性大而且容易溶解的藥物需趁熱與待服之藥液混匀,以免其粘性影響其他藥物的溶出

一般中藥只須煎煮30分鐘左右,先武火後文火。治療感冒類中藥煎煮20分鐘左右�即可,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揮發流失。-1024x683.jpg
unnamed.jpg

Q:傳統中藥材與顆粒冲劑功效上有甚麽分別嗎?

A:兩者在功效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但兩者各有優劣,如傳統中藥材則方便醫師在臨床上進行加減,但煎煮的時候比較耗時,服用時也比較難以入口,顆粒冲劑則方便携帶與服用,味道相對傳統中藥材會更可口,適合小孩服用,但是由於當中可能加入了澱粉,部分病人如糖尿病患者未必適用。

bottom of page